贤良方正直言极谏_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资冶通鉴第22卷文言文翻译
2.贤良方正什么意思?
3.贤良方正的意思
4.《宋史》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2)
5.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赏析
资冶通鉴第22卷文言文翻译
有点长,超字数了,后面还有一些,原文就不贴了
没帮上的话请追问~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1]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
[1]春季,正月,乙丑(初一),史皇孙刘进的祭庙发生火灾。
[2]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者,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
[2]石显调任长信中太仆,官秩为中二千石。石显已失去了靠山,又被调离中枢要职,于是丞相、御史上奏成帝,列数石显过去的罪恶。石显及其党羽牢梁、陈顺均被免官,石显与妻子儿女也被逐归原郡。石显忧郁愤懑,不进饮食,死在途中。那些因结交石显而得到官位的人,全部被罢黜。少府五鹿充宗被贬为玄菟郡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谪调雁门都尉。
司隶校尉涿郡王尊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谭,知显等颛权擅势,大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怀邪迷国,无大臣辅政之义,皆不道!在赦令前。赦后,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之,甚于主上’;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于是衡惭惧,免冠谢罪,上丞相、侯印绶。天子以新即位,重伤大臣,乃左迁尊为高陵令。然群下多是尊者。衡嘿嘿不自安,每有水旱,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上书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明知石显等专权擅势,作威作福,是海内祸害,却不及时奏报皇上,予以惩罚,反而百般谄媚,曲意奉承,攀附臣下,欺瞒主上,心怀邪恶,迷惑君王,丧失大臣辅政的原则,都为大逆不道!这些罪恶发生在大赦之前,尚可不究。然而,在大赦之后,匡衡、张谭指控石显时,不自责不忠之罪,反而故意宣扬突出先帝任用倾覆小人的失误。妄言什么‘文武百官畏惧石显,超过了皇上’。这种卑君尊臣的言论,是不该说的,有失大臣体统!”于是匡衡惭愧恐惧,脱掉官帽谢罪,缴还丞相、侯爵的印信、绶带。成帝因新即位,不愿伤害大臣,就下令贬王尊为高陵县令。可是百官中很多人都认为王尊之言有道理。匡衡沉默而心不自安,每逢遇到水旱天灾,都接连请求退休让位。而皇上则下诏安抚慰留,不批准他辞职。
[3]立故河间王元弟上群库令良为河间王。
[3]汉成帝封已故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
[4]有星勃于营室。
[4]有异星出现于营、室二星旁。
[5]赦天下。
[5]大赦天下。
[6]壬子,封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谭、商、立、根、逢时爵关内侯。夏,四月,黄雾四塞,诏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皆以为“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外戚未曾有也,故天为见异。”于是大将军凤惧,上书乞骸骨,辞职;上优诏不许。
[6]壬子(疑误),成帝封舅父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父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夏季,四月,黄雾四起,遮天盖日。成帝下诏广泛地征求公卿大夫的意见,希望大臣们各谈因由,不得隐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都认为:“是阴气太盛,侵抑阳气的缘故。高祖曾立约:臣属非功臣不得封侯。如今太后诸弟全都无功而封侯,如此施恩外戚,是从未有先例的。因而上天为示警而显现异象。”大将军王凤闻奏恐惧,上书请求退休,辞去官职。成帝不准,下诏慰留。
[7]御史中丞东海薛宣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殆吏多苛政。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及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隔,和气不通,未必不由此也!《》崐云:‘民之失德,干糇以愆。’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思。’方刺史奏
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上嘉纳之。
[7]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书说:“陛下至德仁厚,然而祥和之气仍然未通,阴阳不和,大概是因为官吏多实行苛政的缘故。被委派巡查地方的刺史,有人不遵循六条规则,随心所欲地行事,过多干预郡县行政。甚至开私门,听信谗言,来搜求吏民的过失。严辞呵责,对细微的过错也不放过;苛求吏民,而不考虑他们是否力所能及。郡县在压力的逼迫下,也不得不互相采取严厉苛刻的手段,流毒祸及百姓。因此,乡党邻里缺少和睦交往的欢悦,家族亲属也忘了血缘之间的亲情。互相帮助、周济急难的淳厚风俗衰落了,送往迎来的礼节也不再实行。人情不通,那么阴阳自然阻隔,和气不通,未必不是由此而引起!《经》说:‘百姓失德,因小犯过。’俚语说:‘苛政之下无亲情,烦苦之中伤恩义。’陛下在刺史奏事时,应明确敕告他们,使他们明了本朝施政的切要所在。”成帝欣然采纳。
[8]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
[8]八月,清晨时,东方一上一下出现两个月亮。
[9]冬,十二月,作长安南、北郊,罢甘泉、汾阴祠,及紫坛伪饰、女乐、鸾路、驹、龙马、石坛之属。
[9]冬季,十二月,汉成帝在长安南郊、北郊兴建祭天、祭地之所。下令撤除甘泉和汾阴两地的祭祀之所,以及甘泉泰紫坛的装饰、女子歌乐、鸾路、驹、龙马、石坛等。
二年(庚寅、前31)
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1]春,正月,罢雍五及陈宝祠,皆从匡衡之请也。辛巳,上始郊祀长安南郊。郝奉效县及中都官耐罪徒;减天下赋钱,算四十。
[1]春季、正月,撤除位于雍城的五帝祭坛及陈宝祠。这都是听从了匡衡建议的举动。辛巳(疑误),成帝初次到长安南郊祭天。赦免侍奉郊祀之县及在京师诸官府的保留鬓发的轻罪刑徒。减天下赋钱,原一百二十钱为一算,现每一算减少四十钱。
[2]闰月,以渭城延陵亭部为初陵。
[2]闰正月,成帝下令在渭城延陵亭兴建自己的陵墓。
[3]三月,辛丑,上始祠后土于北郊。
[3]三月,辛丑(十四日),成帝初次在长安北郊祭祀后土。
[4]丙午,立皇后许氏。后,车骑将军嘉之女也。元帝伤母恭哀后居位日浅而遭霍氏之辜,故选嘉女以配太子。
[4]丙午(十九日),成帝立许氏为皇后。许后是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汉元帝哀悼母亲恭哀后在位时间很短而惨遭霍氏毒手,因此特选许嘉之女婚配太子。
[5]上自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以备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说王凤曰:“礼,一娶九女,所以广嗣重祖也;娣侄虽缺不复补,所以养寿塞争也。故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制度有威仪之节,则人君有寿考之福。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男子五十,好色未衰;妇人四十,容貌改前;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徕异态;后徕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是以晋献被纳谗之谤,申生蒙无罪之辜。今圣主富于春秋,未有适嗣,方乡术入学,未亲后妃之议。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声色技能,为万世大法。夫少戒之在色,《小卞》之作,可为寒心。唯将军常以为忧!”凤白之太后,太后以为故事无有;凤不能自立法度,循故事而已。凤素重钦,故置之莫府,国家政谋常与钦虑之,数称达名士,裨正阙失;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
[5]成帝从当太子时,就以好色出名。等到即位后,皇太后诏令挑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说:“按古礼,天子大婚,一次就娶九个女子,是为了让她们多生儿子,以对得起祖宗。其中有人死亡,虽空缺其位,也不再补充,为的是使君王保养长寿,也避免后宫争宠。因此皇后嫔妃有贞洁贤淑的德行,而子孙后裔就有圣贤之君。制度有严格的节制,君王就会有高寿之福。废弃而不采用这些古礼,君王就会沉湎于女色;沉湎于女色,就崐不会享有高寿。男子到了五十岁,好色之心仍未衰退;可是妇人到了四十岁,容貌便不同从前。以变丑了的容貌,去侍奉处在好色之心未衰年龄的君王,而不以古礼去约束克制,就不能挽救君王本来的好色,而后还要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发生不正常变化的结果是,正宫皇后自我猜疑,恐怕后位不稳,而庶妻宠妃产生夺嫡的野心。这正是晋献公被人指责采纳谗言,使申生无罪而蒙受冤死的原因。现在圣主还很年轻,没有嫡子,刚刚开始研习学问,还没有因亲近后妃而受到批评。将军身为辅政大臣,应该趁着本朝初期的隆盛,建立九妻制度。仔细选择德行高尚的仁义之家,物色品貌端庄的淑女,不一定要有声色技能。把这个制度定为万世不改之法。年轻人要戒色。《诗经·小卞》这首诗,就是讽刺周幽王废申后立褒姒,哀伤太子被放逐,使人听了十分寒心。请将军常以此为忧!”王凤将杜钦之言转告皇太后,太后认为九妻之制,汉朝没有前例。王凤不能自立法度,只是因循惯例而已。王凤一向器重杜钦,因此把他安置在幕府作官,国家的政治大计,常与他一起研究考虑。杜钦多次称赞推荐有名望的士人,使他们补救改正政治上的欠缺和失误。当世的善政,多出于杜钦的建议和筹划。
[6]夏,大旱。
[6]夏季,大旱。
[7]匈奴呼韩邪单于嬖左伊秩訾兄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曰雕陶莫皋,次曰且麋胥,皆长于且莫车,少子咸、乐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又他阏氏子十馀人。颛渠阏氏贵,且莫车爱,呼韩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车。颛渠阏氏曰:“匈奴乱十馀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恐复危国。我与大阏氏一家共子,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曰:“且莫车虽少,大臣共持国事。今舍贵立贱,后世必乱。”单于卒从颛渠阏氏计,立雕陶莫皋,约令传国与弟。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单于。复株累若单于以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
[7]匈奴呼韩邪单于宠爱左伊秩訾的两位侄女。长女为颛渠阏氏,生二子:长子且莫车、幼子囊知牙斯。幼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子雕陶莫皋,次子且麋胥,二人都比且莫车年长。三子咸,四子乐,都比囊知牙斯年幼。此外还有其他阏氏所生的儿子十余人。颛渠阏氏的地位最高,长子且莫车也深受单于喜爱。呼韩邪病危将死,打算立且莫车为继承人。颛渠阏氏说:“匈奴内乱十余年,国家命脉象发丝一样勉强维持,依赖汉朝的力量,才重新转危为安。如今平定未久,人民畏惧战争。且莫车年少,不能令百姓心服归附,立他恐怕又会给国家带来危险。我与大阏氏是亲姐妹,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儿子,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说:“且莫车虽年幼,但可由大臣们共同主持国事。如今舍弃高贵的嫡子,而立低贱的庶子,后世必然要发生内乱。”单于最后采纳了颛渠阏氏的建议,立雕陶莫皋为继承人,并立约,命令雕陶莫皋将来传位给弟弟且莫车。呼韩邪死,雕陶莫皋即位,称复株累若单于。他任命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复株累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再娶王昭君为妻,生下二女:长女云公主,嫁匈奴贵族须卜氏;小女嫁匈奴贵族当于氏。
三年(辛卯、前30)
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1]春,三月,赦天下徒。
[1]春季,三月,赦免天下囚犯。
[2]秋,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2]秋季,关内大雨连绵四十余日。京师百姓惊恐相告,传言洪水就要来到。百姓纷纷奔逃,混乱中互相践踏,老弱呼号,长安城中大乱。成帝亲临前崐殿,召集公卿商议。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跟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登上御船。命令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以避洪水。”群臣都附合王凤的意见,只有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即令是无道的王朝,大水都没有淹没过城郭。如今政治和平,世上没有战争,上下相安,凭什么会有洪水一天内突然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下令让官吏百姓登城墙,那样会更增加百姓的惊恐。”成帝于是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平定下来,经查问,果然是谣言。成帝因而对王商固守不动的建议十分赞赏,多次称赞。而王凤则大感惭愧,自恨失言。
[3]上欲专委任王凤,八月,策免车骑将军许嘉,以特进侯就朝位。
[3]成帝打算把国家大事完全委托给王凤。八月,下策书免去车骑将军许嘉的官职,命他以特进侯的身分参加朝见。
[4]张谭坐选举不实,免。冬,十月,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
[4]张谭因举荐人才不真实而获罪,被免去官职。冬季,十月,擢升光禄大夫尹忠为御史大夫。
[5]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杜钦及太常丞谷永上对,皆以为后宫女宠太盛,嫉妒专上,将害继嗣之咎。
[5]十二月,戊申朔(初一),出现日食。当夜,未央宫殿中发生地震。成帝下诏,要求举荐贤良、方正和能直言规谏的人士。杜钦及太常丞谷永上书,都认为:“发生日食地震,都是因为后宫美女太盛,有人心怀嫉妒,使皇帝专宠自己。这样下去,将会有危害皇位继承人的灾祸。”
[6]越山崩。
[6]越发生山崩。
[7]丁丑,匡衡坐多取封邑四百顷,监临盗所主守直十金以上,免为庶人。
[7]丁丑(三十日),匡衡因多取封邑土地四百顷,及手下属官**所主管的财物价值十金以上而获罪,免官,贬为平民。
四年(壬辰、前29)
四年(壬辰,公元前29年)
[1]春,正月,癸卯,陨石于亳四,陨于肥累二。
[1]春季,正月,癸卯(二十六日),有四颗陨石在亳县坠落,有两颗陨石在肥累坠落。
[2]罢中书宦官;初置尚书员五人。
[2]撤销中书宦官。初次规定尚书定员为五人。
[3]三月,甲申,以左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丞相。
[3]三月,甲申(初八),任用左将军、乐昌侯王商为丞相。
[4]夏,上悉召前所举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是时上委政王凤,议者多归咎焉。谷永知凤方见柄用,阴欲自托,乃曰:“方今四夷宾服,皆为臣妾,北无荤粥、冒顿之患,南无赵佗、吕嘉之难,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诸侯大者乃食数县,汉吏制其权柄,不得有为,无吴、楚、燕、梁之势。百官盘互,亲疏相错,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属属,小心畏忌,无重合、安阳、博陆之乱。三者无毛发之辜,窃恐陛下舍昭昭之白过,忽天地之明戒,听暗昧之瞽说,归咎乎无辜,倚异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陛下诚深察愚臣之言,抗湛溺之意,解偏驳之爱,奋乾刚之威,平天覆之施,使列妾得人人更进,益纳宜子妇人,毋择好丑,毋避尝字,毋论年齿。推法言之,陛下得继嗣于微贱之间,乃反为福;得继嗣而已,母非有贱也。后宫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广求于微贱之间,以遇天所开右,慰释皇太后之忧愠,解谢上帝之谴怒,则继嗣蕃滋,灾异讫息!”杜钦亦仿此意。上皆以其书示后宫,擢永为光禄大夫。
[4]夏季,皇上把前些时候被举荐的直言之士,都召集到白虎殿,进行考试,回答皇帝的策问。此时,成帝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王凤,直言之士在回答策问时,很多人将天变归咎于王凤。谷永知道王凤正受信用,掌握权柄,想暗中投靠,于是上书说:“而今四方外族都已降服,均成为汉朝的臣属。北方没有匈奴荤粥、冒顿那样的祸害,南方也没有赵佗、吕嘉的发难,三边晏然,没有战争的警报。大的诸侯国食邑不过数县,由朝廷委派的官吏控制那里的权柄,使诸侯王不能有所作为,不会形成当年吴、楚、燕、梁等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势。文武百官互相交结制衡,与皇帝有亲戚关系的官员与没有亲戚关系的官员互相掺杂。皇亲国戚中有象申伯那样的忠臣,他们恭敬谨慎、小心翼翼,没崐有重合侯莽通、安阳侯上官桀、博陆侯霍禹那样的阴谋。以上三种人都没有丝毫的罪行,我担心陛下放过明显的错误,忽略天地的明显警告,听信愚昧盲目之言,归罪于无辜,把政事托附给不可靠的人,那将大失上天之心,是太不应该了。陛下如果能深思我的建议,抗拒沉溺之心,解除专宠之爱,振奋起阳刚之威,将天子之恩平均施布,使后宫各位嫔妃得以人人轮流侍奉君王。增添选纳能生男孩的妇人,不挑剔美丑,不在意曾否嫁过人,也不论年龄。照古法推算来说,陛下若能使身份微贱的人生下皇嗣,则反而为福。目的只是要得到皇位继承人,勿论其母的贵贱。后宫女史、使令中若有皇上中意的女子,也可选纳,广泛地求嗣于微贱者之中,遇上天保佑,生下皇子,皇太后的忧虑和烦恼,因得到安慰而解除,上帝的谴责和愤怒也会平息化解,后代繁衍,灾异自然消除。”杜钦也仿效谷永的意思上书。成帝把他们两人的奏书都拿给后宫看,擢升谷永为光禄大夫。
贤良方正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选官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末才被废止。那么,在汉朝的时候,实行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呢?答案是察举制,是汉朝最重要的选官制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汉朝察举制的那些秘密。汉朝的察举制是一个实行了300多年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最早的雏形。在汉朝之前,我国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和军功制,它们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明显的弊端,不能满足政府对人才的需求。于是,到了汉朝,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汉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等制度。汉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形成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个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选官制度。汉朝的察举制第一步就是有地方的官员考察、选拔有才能的人才推荐给中央,这是第一步,也是察举制最关键额的一步。如果没有当地官员的举荐,即使你再有才能,也无法做官。人才上报后,接下来考试是成为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汉朝的察举制通过考试来甄选人才,选出优秀的人才,并且授予官职。
汉朝察举制的科目众多,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孝廉就是孝敬父母,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察廉就是察举廉吏的意思,不是指孝廉,被举为廉吏者,多为低级官员,被举后,按原职升补。光禄四行指质朴、敦厚、逊让、有行(或作节俭)是四种品行,它的举主为丞相、御史,被举者为光禄勋的属官。贤良方正就是能直言极谏,皇帝就是为了纳天下言。察举中常见特科贤良文学一科,所立的选才标准是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就是通晓经学。明法就是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唐代科举考试仍设明经和明法的考试科目。除此之外,还有猛知兵法,就是作战勇猛又熟知兵法,能率军作战,相当于隋唐科举制中的武科。
察举制具有进步意义,在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但是由于推荐权在地方官吏手中,到了汉朝后期,推荐权往往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寒门庶子想要做官,还是机会渺茫呀!
总之,汉朝的察举制与考试相结合,使国家得到较多的具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效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封建统治机构,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察举制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是发展成了科举制度。
贤良方正的意思
词目
贤良方正
发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释义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引用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到汉朝用‘ 贤良方正 ’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 贤良方正 ,这便是 *** 的举业... 《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之任。至于后世,始立资格以限制之。又有所谓清流者,在汉则曰“ 贤良方正 ”,在唐则日“入直”,在宋则曰“知制诰”。 我... 《前汉演义》第四十八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 ...,仍使为相,勃亦受命不辞。会当日蚀告变,文帝因天象示儆,诏求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当由颍阴侯骑士贾山,上陈治乱关系,至为恳切... 《前汉演义》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 ...,一经践祚,便颁下一道诏书,命丞相御史列侯郡守诸侯相等,举荐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于是广川人董仲舒,菑川人公孙弘,会稽人... 《前汉演义》第八十二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妪失德霍氏横行 ...,北海琅琊,毁坏宗庙,宣帝特素服避殿,大赦天下,诏求经术,举 贤良方正 。夏侯胜黄霸,才得出狱。回应前回。胜且受命为谏大夫,霸... 《后汉演义》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往讨嚣,偏遇日食告变,乃暂罢军事。诏求直言,并敕公卿以下,举 贤良方正 各一人。先是建武五年,光武帝尝访求高士,得周党王良等人... 《后汉演义》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恭,亦以通经致用。恭弟丕更好学不倦,兼通五经。章帝初年,诏举 贤良方正 ,应举对策,约有百余人,独不同时应举,得列高第,除为议... 《后汉演义》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以外,又有周燮,也是汝南人氏,学行深沈,隐居不仕,郡守举他为 贤良方正 ,均以疾辞。尚书仆射陈忠,更为推荐,安帝特用玄纁羔币,... 《两晋演义》第四十二回 并前赵石勒称尊 防中山徐遐泣谏 ...”乃释咸引见,面加慰谕,赐绢百匹,稻百斛。随命公卿百寮,荐举 贤良方正 ,直言秀异,孝义清廉各一人。一面就襄国西偏,创造明堂辟... 《隋唐两朝志传》第一二一回 柳公权用笔谏帝 ...,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无人敢言。是年三月,帝亲策制举人 贤良方正 。有昌平县一人,姓刘名蕡,对策极言宦官威权甚大,为害百... 《梼杌闲评》第三十八回 孟婆师飞剑褫奸魄 魏忠贤开例玷儒绅 ...人,怎么医得国?”婆子道:“我这药方儿,是以仁义道德为君,以 贤良方正 为臣,以孝弟忠信为佐,以礼义廉耻为使,岂不是可以医国么... 《史记》孝文本纪 ...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 《汉书》卷四·文帝纪 ...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启告朕。及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徭费以便...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 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 《汉书》卷八·宣帝纪 ...之士,有以应变,辅朕之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 贤良方正 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条奏。被地震坏败甚者,勿...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 ...彬,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夏五月辛酉,初举孝廉、郎...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 ...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 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 《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 ...薨。三月癸酉,日有食之,诏公卿内外众官、郡国守、相,举 贤良方正 、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己... 《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堂隆传 ...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并诏公卿郡国,举 贤良方正 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阜又上疏欲省... 《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一·刘二牧传 ...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 贤良方正 ,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宋史》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2)
贤良方正的解释[virtuous and expostulate]
汉代选官的科目 之一 。汉文帝二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被选中后授予官职。贤良方正科目自此始。唐宋也设贤良方正科 详细解释 汉 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于 汉文帝 。被举者对 政治 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 特别 优秀 ,则授予官职。 武帝 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 不同 , 性质 无异。历代往往视作 非常 设之制科。 《史记·孝文本纪》 :“及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旧唐书·裴度传》 :“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高等,授 河阴县 尉。”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 :“国初用人,有徵聘,有经明行修,有人材,有贤良方正,有才识 兼人 ,有楷书,有童子诸科。”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 :“诚法 圣祖 、 高宗 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 兴起 。其设科之名,或称 博学 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谏,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词语分解
贤良的解释 有 德行 的人;才德兼备的人详细解释.有德行才能。《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儿女 英雄 传》第四十回:“再说咧,你姐儿俩还 这么 贤良呢!” 草明 《乘风破浪》二十:“只因这位雍容大度 方正的解释 ∶成正方形,不歪斜字写得很 方正 ∶正直不阿 为人 方正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 贾生 列传》详细解释.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管子· 形势 解》:“人主身行方正……行发於身而为天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赏析
六月甲辰,诏诸路漕臣令所部官吏条茶、盐、矾及坑冶利害以闻。
秋七月辛未,诏许二府不限奏事常制,得敷陈留对。丙子,王举正罢。壬午,罢陕西管内营田。甲申,命任中师宣抚河东,范仲淹宣抚陕西。乙酉,获王伦。
八月乙未朔,命官详定编敕。戊戌,诏谏官日赴内朝。丁未,以范仲淹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壬子,白气贯北斗魁。癸丑,韩琦代范仲淹宣抚陕西。甲寅,太白昼见。戊午,罢武学。
九月丁卯,诏辅臣对天章阁。戊辰,吕夷简以太尉致仕。乙亥,任中师罢。丁丑,诏执政大臣非假休不许私第受谒。是月,桂阳洞蛮寇边,湖南提刑募兵讨平之。
冬十月丙午,诏中书、枢密同选诸路转运使。丁未,诏县令佐能根括编户隐伪以增赋入者,量其数赏之。戊申,诏二府同选诸路提刑。甲寅,复诸路转运判官。乙卯,诏修兵书。壬戌,诏二府颁新定磨勘式。甲子,筑水洛城。是月,光化军乱,讨平之。
十一月丙寅,上清宫火。癸未,诏馆职有阙,以两府、两省保举,然后召试补用。丁亥,更荫补法。壬辰,限职田。是月,五星皆在东方。十二月乙巳,桂阳监徭贼复寇边。丁巳,大雨雪,木冰。河北雨赤雪。交阯献驯象五。安化州蛮来贡。
四年春正月庚午,京城雪寒,诏三司减价出薪米以济之。壬申,西蕃磨毡角入贡。乙亥,荆王元俨薨。辛卯,太常礼仪院上新修《礼书》及《庆历祀仪》。
二月丙申,出奉宸库银三万两振陕西饥民。己酉,白虹贯日。甲寅,罢陕西四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使,复置随路都总管、经略安抚招讨使。
三月癸亥朔,以旱遣内侍祈雨。辛未,省广济河岁漕军储二十万石。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更定科举法,语在《选举志》。己卯,出御书治道三十五事赐讲读官。庚辰,录唐郭子仪后。甲申,免衡、道州、桂阳监民经徭贼劫略者赋役一年。
夏四月丙申,诏湖南民误为征徭军所杀者,赐帛存抚其家。丁酉,宜州蛮区希范叛,诏广西转运钤辖司发兵讨捕。壬子,以锡庆院为太学。
五月庚午,录系囚。壬申,幸国子监谒孔子,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遂幸武成王庙,又幸玉津园观种稻。乙亥,抚州献生金山。丙子,诏西川知州军监,罢任未出界而卒者,录其子孙一人。戊寅,诏募人纳粟振淮南饥。乙酉,忻州言地震,有声如雷。丙戌,曩霄遣人来,复称臣。
六月壬子,降天下系囚流、徒罪一等,杖、笞释之。范仲淹宣抚陕西、河东。癸丑,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
秋七月戊寅,封宗室德文等十人为郡王、国公。壬午,月犯荧惑。癸未,契丹遣使来告伐夏国。甲申,夷人寇三江砦,淯井监官兵击走之。丙戌,诏诸路转运、提刑察举守令有治状者。
八月辛卯,命贾昌朝领天下农田,范仲淹领刑法事。甲午,富弼宣抚河北。戊戌,命右正言余靖报使契丹。保州云翼军杀官吏、据城叛。庚子,命右正言田况度视保州,仍听便宜行事。丙午,进宗室官有差。戊午,诏辅臣所荐官毋以为谏官、御史。
九月辛酉,保州平。壬戌,诏保州官吏死乱兵而无亲属者,官为殡敛,兵官被害及战没,并优赐其家。民田遭蹂践者,蠲其租。癸亥,以真宗贤妃沈氏为德妃,婉仪杜氏为贤妃。戊辰,吕夷简薨。庚午,晏殊罢。乙亥,遣使安抚湖南。甲申,以杜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贾昌朝为枢密使,陈执中参知政事。丁亥,宴宗室太清楼,射于苑中。
冬十月庚寅,赐曩霄誓诏,岁赐银、绢、茶、彩凡二十五万五千。陈尧佐薨。丙申,命范仲淹提举三馆秘阁缮校书籍。癸丑,桂阳蛮降,授蛮酋三人奉职。
十一月壬戌,以西界内附香布为团练使。己巳,诏戒朋党相讦,及按察恣为苛刻、文人肆言行怪者。己卯,改上庄穆皇后谥曰章穆,庄献明肃皇太后曰章献明肃,庄懿皇太后曰章懿,庄怀皇后曰章怀,庄惠皇太后曰章惠。庚辰,朝飨景灵宫。辛巳,飨太庙、奉慈庙。壬午,冬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十二月壬辰,加恩百官。乙未,封曩霄为夏国主。丁酉,诏州县以先帝所赐七条相诲敕。辛亥,置保安、镇戎军榷场。是岁,黎州邛部川山前、山后百蛮都鬼主牟黑来贡。
五年春正月甲戌,罢河东、陕西诸路招讨使。乙亥,复置言事御史。丙子,契丹遣使来告伐夏国还。庚辰,命知制诰余靖报使契丹。癸未,诏京朝官因被弹奏,虽不曾责罚,但有改移差遣,并四周年磨勘。乙酉,范仲淹、富弼罢。丙戌,杜衍罢,以贾昌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王贻永为枢密使,宋庠参知政事,吴育、庞籍并为枢密副使。
二月辛卯,诏罢京朝官用保任叙迁法,又罢荫补限年法。壬辰,曩霄初遣人来贺正旦。癸卯,以久旱,诏州县毋得淹系刑狱。辛亥,祈雨于相国天清寺、会灵祥源观。癸丑,桂阳监言唐和等复内寇。乙卯,谢雨。
三月己未,诏大宗正励诸宗子授经务学。辛酉,韩琦罢。癸亥,诏礼部贡举。甲子,宜州蛮贼区希范平。庚午,东方有黄气如虹贯月。甲戌,诏监司按察属吏,毋得差官体量。甲申,诏陕西以曩霄称臣,降系囚罪一等,笞释之,边兵第赐缗钱。民去年逋负皆勿责,蠲其租税之半,麟、府州尝为羌所掠,除逋负租税如之。丙戌,罢入粟补官。
夏四月丁亥朔,司天言日当食,阴晦不见。录系囚,遣官录三京囚。辛卯,曩霄初遣人来贺乾元节。戊申,章得象罢,以贾昌朝为昭文馆大学士,陈执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庚戌,以吴育参知政事,丁度为枢密副使。
五月己巳,罢诸路转运判官。
闰月丙午,曩霄遣人来谢册命。
六月丁卯,减益、梓州上供绢岁三之一,红锦、鹿胎半之。
秋七月戊申,以广州地震。
八月庚午,荆南府、岳州地震。
九月庚寅,诏文武官己致仕而举官犯罪当连坐者,除之。辛卯,以重阳,曲宴近臣、宗室于太清楼,遂射苑中。
冬十月乙卯,契丹遣使来献九龙车及所获夏国羊马。辛酉,祔章献明肃皇后、章懿皇后神主于太庙,大赦。罢转运使兼按察。庚午,幸琼林苑,遂畋杨村,遣使以所获驰荐太庙,召父老,赐以饮食、茶帛。辛未,颁历于夏国。庚辰,罢宰臣兼枢密使。
十一月丁亥,冬至,宴宗室于崇政殿。己酉,诏河北长吏举殿直、供奉官有武才者。是岁,施州溪洞蛮、西南夷龙以特来贡。
六年春正月戊申,徙广南戍兵善地,以避瘴毒。
二月戊寅,青州地震。诏陕西经略安抚及转运司议裁节诸费及所置官员无用者以闻。
三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录系囚。庚寅,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屡震,辄海底有声如雷。甲午,月犯岁星。是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五十三人。
夏四月甲寅,遣使赐湖南戍兵方药。
五月甲申,京师雨雹,地震。丙戌,录系囚。戊子,减邛州盐井岁课缗钱一百万。丙申,诏陕西市蕃部马。丁酉,京东人刘卺、刘沔、胡信谋反,伏诛。
六月庚戌朔,诏夏竦与河北监司察帅臣、长吏之不职者。丁巳,有流星出营室南,其光烛地,隐然有声。丙寅,以久旱,民多暍死,命京城增凿井三百九十。丁丑,诏制科随礼部贡举。
秋七月丁亥,月犯南斗。庚寅,河东经略司言雨坏忻、代等州城壁。
八月癸亥,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并试武举人。癸酉,以吴育为枢密副使,丁度参知政事。
九月甲辰,登州言有巨木三千余浮海而出。
冬十月辛未,诏发兵讨湖南徭贼。
十一月己卯,遣官议夏国公封界。癸未,湖南徭贼寇英、韶州界。辛丑,畋东韩村,乘舆所过及围内田,蠲其租一年。是岁,邈川首领唃厮啰、西蕃瞎毡、磨毡角、安化州蛮蒙光速等来贡。交阯献驯象十。道州部泷酋李石壁等降。
七年春正月丙子朔,御大庆殿受朝。丁亥,诏河北所括马死者,限二年偿之。己亥,颁《庆历编敕》。壬寅,诏减连州民被徭害者来年夏租。
二月己酉,诏取益州交子三十万,于秦州募人入中粮。丙辰,令内侍二人提举月给军粮。
三月壬午,录系囚。癸未,诏天下有能言宽恤民力之事者,有司驿置以闻,以其副上之转运司,详其可行者辄行之。毁后苑龙船。丁亥,以旱,罢大宴。癸巳,诏避正殿,减常膳。许中外臣僚实封条上三事。乙未,贾昌朝罢,以陈执中为昭文馆大学士,夏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吴育为给事中归班,文彦博为枢密副使。罢出猎。丁酉,以夏竦为枢密使,文彦博参知政事,高若讷为枢密副使。辛丑,祈雨于西太一宫,及还,遂雨。壬寅,陈执中、宋庠、丁度以旱,降官一等。
夏四月丁未,谢雨。己酉,诏:"前京东转运使薛绅专任文吏伺察郡县细过,江东转运使杨弦、判官王绰、提点刑狱王鼎苛刻相尚,并削职知州,自今毋复用为部使者。"壬子,御正殿,复常膳。乙卯,复执中、庠、度官。己巳,诏谏官非公事毋得私谒。
五月戊寅,诏武臣非历知州、军无过者,毋授同提点刑狱。己丑,补降徭唐和等为峒主。己亥,命翰林学士杨察蠲放天下逋负。辛丑,诏西北二边有大事,二府与两制以上杂议之。
六月乙巳,诏禁畜猛兽害人者。辛酉,诏天下知县非鞫狱毋得差遣。壬戌,诏臣僚朝见者,留京毋过十日。
秋七月癸未,奉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于南京鸿庆宫。甲申,德音:降南京畿内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赐民夏税之半。除灾伤倚阁税及欠折官物非侵盗者。辛丑,禁贡余物馈近臣。
八月乙丑,析河北为四路,各置都总管。
这首诗是刘禹锡写给曹璩的。从诗题“送曹璩归越中旧隐”上看,曹璩是“越中人”,在越中原有隐居地,具体地说是在会稽。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嘉兴,直到20岁之前去长安。曹璩和刘禹锡,或许原本就认识,“少逢知己忆吾庐”一句已经隐括了这次是难得的他乡遇故知;或许有亲朋好友为之牵线搭桥,故后有“剡中若问连州事”之句。当然这两者并不矛盾。从这首诗近3百字的引来看,曹璩好名,先是用“遍干诸侯”的方式以求之,但没有结果,于是想隐居名山来沽名钓誉,刘禹锡用“在己不在山”开导曹璩,于是曹璩就留下来,拜刘禹锡为师。曹璩绝对是聪明人,“居三时,而功倍一岁”说明他九个月时间在刘禹锡指导下读书很有成效。到了11月,曹璩准备回会稽归隐,并说他已经知道了,读书才是求名之道。并请刘禹锡赠诗给他。于是刘禹锡就写了这首诗送给曹璩,其目的还是“以鉴其志”。刘禹锡写这首诗并没有以导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来勉励曹璩要好好学习,而完全是以故乡知己的位置和曹璩亲切交谈,而他的用心则隐含在诗里面。这首诗大致有三个内容,前四句是说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十多年贬谪在偏远地区,以及孜孜不倦地读书。中二句是则是对曹璩的勉励,也是对曹璩归隐读书的祝愿。末两句说回去后遇到故乡的亲朋好友替他报个平安。这是从送别意义上说的。
首联“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说自己贬在潇湘一带,到过很多地方。这是从他贬到郎州算起。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于永贞元年(805)九月由屯田员外郎贬连州刺史,还未到任,途中就改为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从此开始了他在潇湘一带漫长的贬谪生活。十年后,即元和十年(815)春回到京城,三月又贬为连州刺史,同年六月抵任所,直到元和十四年秋丁母忧离任。刘禹锡首贬朗州,在湘之最北,次迁连州,时为湘之极南,故谓“行尽潇湘”。但是在偏远的潇湘之地,他很少遇到故乡来的知己。刘禹锡《元日感怀》:“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也说明他初来连州时人地生疏的情况。因此,刘禹锡对曹璩的到来还是很兴奋的,他乡遇故知,而且曹璩本身还是个聪明好学之士。“少逢知己忆吾庐”一句已经隐括了这次终于遇到了的意思。“吾庐”一词出于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在这里代指家乡。
在寂寞的贬谪生活中,刘禹锡唯一可做的就是读书。“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写的就是刘禹锡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陆游《暮春》“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显然对刘禹锡这首诗有所借鉴。所谓“闲”者,即州司马为闲职也。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说得很直白:“案《唐六典》:上州司马,秩五品,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官足以庇身,食足以给家。州民康,非司马功;郡政坏,非司马罪。无言责,无事忧。”刘禹锡是员外司马同正员,则例尤不得参闻公事,虽无官舍可居,然有读书为文之暇。刘禹锡晚年作《刘氏集略说》,说“及谪于沅、湘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或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这里也有以现身说法鼓励曹璩继续苦读,探求学问之意。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朱买臣有过这段随计吏去长安的经历,后来就用做求取功名的典故。《汉书·成帝纪》:“建始三年成谛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腾将览焉。”这是“诣公车”指贤者被荐入京公车待诏的典故。这两句诗勉励曹璩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功到自然成。
“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这里的“剡中、连州”均是语带三关之词,既指地指人也指事,“剡中”可解为“我在剡中的友人”。“连州”则指自己在连州之事。我觉得,“剡中若问连州事”颇有点像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句。刘禹锡说这句话,是对连州山水的赞美,也是对故乡亲友的安慰。唐时的连州虽然偏远荒凉,但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在刘禹锡之前,诗人元结曾经在连州住过。元结把这里的一个湖泊命名为海阳湖。湖畔有飞练瀑、月窟等胜景。刘禹锡来连州后就在海阳湖畔建筑了一个亭子,称为吏隐亭。公余之暇,他就在吏隐亭上眺望四周景色。那萦纤曲折的溪流,覆盖水面的花草,洁白如练的飞澡,断虹似的带桥,加上和谐悦耳的松涛,使诗人感到心旷神怡,暂时忘掉了谪官的苦闷。
好了,关于“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