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伏志在千里_老伏志在千里的读音

       我很了解老伏志在千里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什么意思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谁的诗句

3.老牛伏骥 志在千里下句

4.解释和赏析一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啥意思?

老伏志在千里_老伏志在千里的读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什么意思

       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谁的诗句

       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牛伏骥 志在千里下句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和赏析一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两汉曹操的《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翻译: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赏析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

       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啥意思?

       老马虽然低着头吃着槽里的糠,但志气千里无疑;英雄虽然已为老人,但壮志雄心依然存在

       词 目 老骥伏枥

       释 义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示 例 用飞龙在天,对~。(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词 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释 义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的豪情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出自:东汉·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骥(jì):良马,千里马。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

       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好了,今天关于“老伏志在千里”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老伏志在千里”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