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_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美人计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三十六计是什么?

2.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3.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什么计?

4.孙子兵法36计的第一计是什么计?

5.三十六计中的第03计 "借刀杀人"的由来?

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_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美人计

三十六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指的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关门捉贼、浑水摸鱼、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打草惊蛇、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擒贼擒王、趁火打劫、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 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 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 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 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 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 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 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 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 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 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 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 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三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

       至于“张本”与“流行本”的关系,即它们是否出自于张联甲之手,有关专家认为尚需进一步考证。

       经西安陆军学院朱宝庆教授等专家初步研究认为,《秘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计”,与“流行本”《三十六计》不是残本与原本的问题,而是出自同一手笔、同一构思和同一文风;“张本”的写作虽晚于“流行本”,但在“流行本”的基础上改写的可能性又不大。

       不少古代兵法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一、从内容上看,“流行本”过于简约,“像是一个写作提纲”,而“张本”内容完整、语言生动,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补充。例如“以逸待劳”一节,“流行本”只有“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11个字;

       “张本”则为“困敌之势,势不以战。守险保势,势以待变。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对偕行”。这一阐解,使“以逸待劳之计”的计理更为明确。

       二、“张本”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趋成熟。三、“张本”的引述中涉及到部分失传兵书的大量资料,对研究古代兵书的源流当有参考价值,其学术成就不可低估。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古代战例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扩张势力,发兵攻打庸国。庸国奋力抵抗,俘虏楚将杨窗,楚军一时难以取胜。杨窗利用庸军疏忽逃回后报告,庸国人人奋战,如不调集主力大军,恐难以取胜。楚将师叔遂命部队每战佯装败退,庸军七战七捷,得意洋洋,逐渐松懈,失去戒备。

       不久,楚庄王率增援部队赶到。师叔认为,楚军七次佯败,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楚庄王便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完全陶醉在早先胜利之中,完全没想到楚军会突然杀个回马枪,仓促应战,被一举歼灭。

       现代战例

       1947年3月13日拂晓,胡宗南指挥14万人,兵分两路向延安发动进攻。毛泽东就全国战局和敌我军力对比分析后,作出中共中央机关和部队主动撤离延安的决策。

       最终,胡宗南大军奔袭,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虽然其大肆宣传共军“不堪一击”“仓皇北窜”,实际却因忙于占领延安无暇分兵,被彻底拖在陕北,大大减轻我军在其他战场的压力。

       随后,彭德怀指挥我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洋马河、蟠龙镇和沙家店大捷,重创胡宗南部。1948年3月3日,我军取得宜川战役胜利,胡宗南精锐部队共2.8万人被我军歼灭。至此,在西北战场,我军转入反攻。1948年4月21日,我军收复延安。

       计谋分析

       “走为上”在不同情况下的施用形式虽各具特色,但想要有效运用、防范和破解,至少需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深刻认识“走为上”的意义。所谓“走为上”,不意味着“走”就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上乘”计策,而是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再寻战机,是最适合的办法。

       因为战场瞬息万变,谁都没有百战百胜的把握,“走”并非怯懦的表现,也不是英雄末路时不得已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通过主动退却,进行战略转移,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存实力,韬光养晦,才有重整旗鼓的可能。

       二是正确理解“走”的技巧。当然,走为上计中的“走”,并不是一窝蜂地乱跑,更不是消极逃跑,而是有计划地主动退却。“走为上”的运用,既要从大局着眼,不怕蒙受损失;更要有智慧,何时“走”,如何“走”,“走”向哪里,都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

       因此,此计的关键,就是要正确掌握“走”的技巧。当敌强我弱时,通过巧妙的“走”来牵制、拖延和迷惑敌人,可在“分敌”“疲敌”后创造战机“破敌”。而在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走为上”作为一种趋利避害的策略,也可通过“走”来调动敌人,引诱敌人进入我预设的埋伏圈。

       需强调的是,指挥员在作战开始前,既要考虑胜利的情况,也应考虑失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要提前计划好“走”的途径及方式,力求隐蔽、迅速地“走”。否则,就可能出现想“走”走不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三是充分把握使用“走为上”的分寸和防范“走”的措施。虽然“走为上”强调“未失常也”,在战争中运用也比较普遍,但它属于“奇”计,本身并不符合战争根本目的,撤退只是一种寄希望于未来的不得已做法。

       战争中片面强调“走为上”,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甚至导致军心涣散。因此,对于“走为上”的使用,一定要掌握火候和分寸,从而确保战略或战术目的的达成。

       同时,想要防范敌方的“走为上”,需要指挥员具备敏锐洞察力和出众智慧,见招拆招,掌握主动权。

       具体可采用四种方式:

       一是疏而不漏,即严密布置,使敌无隙可乘,无处可溜;

       二是一鼓作气,即对“网中之鱼,瓮中之鳖”要尽快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三是截断退路,即通过侦察,提前行动,在敌可能撤退的路线设下埋伏;四是伺机而动,即对已逃跑的敌方既不拼命追赶,又不放任自流,要随时跟踪注意敌方新动向,待敌惊魂已定时,伺机而动发起突然袭击。

       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人民网-涨姿势:三十六计完整版

       人民网-三十六计与古今战争——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被称为上计,那就是败战计中的最后一计,三十六计走为上。

       为什么说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首先,在明知己方不敌对方之时。走,意味着保存实力,还有可能转土重来。人的情绪是最不好把握的一种东西,所以人会有生气,冲动,失去理智等一系列不好的情绪。而在两军对垒之时,能够及时的意识到己方的弱势,在没有开战之前就意识到己方不敌对方而及时做出决定,直接撤走,这是需要一个很有智慧的头脑,一个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才能做出的决定。这样一来,就可以保存己方的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有时候能够及时的认识到面前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其次,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明明知道己方处于弱势,还要死拼不退。那么很有可能,自己做出的最大努力,也只是帮助对手扩大对方的战果而已,所以说遇事不要慌,要在处于劣势的时候保持冷静。但是往往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空有一腔热血,以为只要在杀敌的时候能够拼掉一两个敌人,那么也不枉牺牲自己。其实这是作为一个将领最愚蠢的决定,将在外,不仅仅是受命于君王,帮助君王抵御外敌或者扩充领土,还要保证自己手下的士兵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谁都是自己父母的心头肉。所以,该走的时候就得走,保存性命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性命于颜面二者之间,永远都要选择前者为重。

       因此我说,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才是三十六计的精髓所在。因为既要审时度势,又要拥有魄力。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什么计?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计 围魏救赵

        03计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孙子兵法

        1计篇

        2作战篇

        3谋攻篇

        4行篇

        5势篇

        6虚实篇

        7军争篇

        8九变篇

        9行军篇

        10地形篇

        11九地篇

        12火攻篇

        13离间篇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

        分为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吗?

        他们好像是两本兵法书吧.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语出《三国演义》.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语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语出《三国演义》.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语出《儿女英雄传》.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这三十六计,到今天还极具活力,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行军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经常用到.例如在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巢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用到诸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方法克敌制胜.可以说,这种所谓的计策和这些词语都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孙子兵法36计的第一计是什么计?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

       1、《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2、三十六计如下:

       01 瞒天过海

       02计 围魏救赵

       03计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三十六计中的第03计 "借刀杀人"的由来?

       第一计是瞒天过海,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

       1、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

       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

       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2、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古人按语说:"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相持数日,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战略考》·南宋 )。可谓善走者矣!"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的精髓

       1、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主张要会“算计”,要从“道、天、地、将、法”中来把握整体的大局,通过王道、天时、地理、将领、制度来整体统计国家实力。国力强盛,才能胜算高,既然打仗就一定要赢,这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必然打有准备的仗。

       2、即是能打赢,也要算代价

       任何战争,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代价太大了。所以孙子提出“上兵伐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最大的保全自己,并取得最大的利益。

       3、先自胜,后战胜,赢了再打

       《孙子兵法》提出善战者,必然以强胜弱,只有先自强,在国力、政治、将领、制度、兵卒都取得优势下,再打败敌人,这样的胜算就非常高了。要先自强,才求战胜,而不是在战斗中靠机会求胜。

       4、学会忍耐,等到时机出现

       《孙子兵法》提出打仗的基础就是要做到以强攻弱。但国力、兵力相当或弱小的情况下,该如何面对强敌呢。《孙子兵法》告诉我们要耐心等待,不要犯错误。只要对方开始焦躁,总会露出破绽,则可一击获胜。

       5、一战定乾坤

       《孙子兵法》提出胜利是手段,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平定、消灭敌人,使其无法再反抗。所以打仗,要有智慧,如果不能消灭干净,就收服敌人,使其为己效力,这样才能彻底胜利。否则,灭而不亡,疲于奔波,耗损巨大,难堪其扰。

百度百科 三十六计

百度百科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之3: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计

       〔计名由来〕

       本计内容在春秋战国的史书中多次可见,而“借刀杀人”一语,则见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这所谓借刀杀人,又显得恩相以德报怨,此计何如?”一语中。这出戏是写范仲淹的政敌企图让他任军队统帅――环庆路经略招讨使,去平息西夏人赵元昊,企图借西夏人的刀杀害范仲淹的故事。

       本计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利用矛盾,借敌方内部的力量,或者是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对势力。而其关键所在,则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敌方的矛盾,包括敌方内部的矛盾以及敌方与盟友的矛盾,想方设法使这些矛盾扩大、激化,直至引起敌方自相争斗,或者是引起敌方与盟友的争斗,以达到削弱或消灭敌方实力的目的。因此,在军事上,此计的运用是与使用间谍相联系的。

       〔兵法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大致译文〕

       敌人已经明确,盟友定态度尚在犹豫之中,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而无需自己出力。这是从《损卦》卦意定逻辑推演出来的。

       注:《损》卦中有“损上益下”、“损阳益阴”语句。

       〔古今战例〕

       1、周瑜计除蔡瑁、张允二将。

       2、张伯仑和达拉第的绥靖政策。

       〔精要点评〕

       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地策略。当敌方动向已明,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借刀杀人,巧在一个借字,但借刀必须有条件,或陈明利害,或须以重利。现代商战中,有些人为谋取私利刻意制造他人但过失,以图掩饰自己过错但例子也屡见不鲜,其所用策略也可称之为借刀杀人。

       〔个人观点〕

       生活中,无主观的“杀人”动机,而取渔翁之利,是我所喜欢的;军事策略中当借刀杀人也可以接受,但是,故意借助原有矛盾或无中生有制造矛盾并加以利用来达到自己“杀人”目的的人,是令人极端厌恶的。不过,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代代有蓄意借刀杀人之人,有些人还被代代传诵;不少志虑忠纯、心底善良之人却被称作“傻子”,这也许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之所在吧。我特别讨厌一些领导所推崇的管理信条:高明的领导总是挑动群众斗群众!其目的就是借刀杀人,坐山观虎斗,以取得“制衡”之效,可鄙的伎俩!

       面对有意借刀杀人之人,最有效的方法一是直接戳穿其险恶目的,二是人人擦亮眼睛,不给别人当枪用,三是修养个人品性,留乐善好施之心而去利己损人之意,诚如是,则人人圣贤、天下大同矣。

       好了,今天关于“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